作坊全年利润还要高。并且他在上层掀起的享用之风,也间接导致了更多矿产的开发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反过来亦提升了国家税收额度,同时盛满了个人的腰包。
别的不说,仅举饮茶之风为例,最初不过是勋派人前往蜀中,每次掏摸几石药用的陈茶而已,待得此风渐长,自有那目光深远的商贾偷出茶种,尝试在气候与蜀中相近的荆、扬等州某些地区大范围种植。再往后陈茶喝腻了,中原地区更多富豪欲求“新味”,于是主动向朝廷提出,掏钱修葺从江南到河南的道路,并且雇佣骑士,快马运送。
可是中原地区没有那么多马匹怎么办?为此又有人北上朔、并之地,与拓拔部合营,建造马场,所育上品贡官,中品自用,下品出售。随即中原地区很多原本只能人力耕种的土地,从屯所开始,逐渐用上了马力……
一杯小小的清茶,一旦成为上层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嗜好品,所牵连的产业链,所流动、所创造的社会财富,都足以使人瞠目结舌,甚至以为必有天公相助也……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对此现象表示忧虑,比方说陈长文,就曾经请求朝廷下旨,限定茶园的范围,并且不准私自将耕地转化为茶园,以免影响到地方官府的收谷数量。只是是勋当即站出来反驳:“植茶所须水土,与种谷不同。或有瘠田,产谷不足一石,若以植茶,可得五倍。且茶税亦较田赋为高,则官所得者,十倍于种谷也。即取此钱于中田、上田,修沟渠、兴水利、养牛马、铸铁犁,所获更二十倍于彼瘠田,不亦宜乎?”
是勋府中有一伙儿种过地的人才,比方说邓艾、石苞,外加他还有个仍然在洛阳城外种地的老丈人管亥,提出这种数据来那是再简单不过了。陈长文则多年为朝官,不实际理民,旧有的一点儿农业知识也全都遗忘到脑后了,根本就无可反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