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但对于臣子的奢靡生活,只要不逾制,那也不便,更不愿直接加以干涉。他只是怕是勋带坏了朝中风气。是勋就说啦,我教他们花钱,总比他们攒着钱不知道往哪儿使要来得好啊。再说了,我是豪奢,但不浪费,我也反对浪费——比方说雀止食舌,一盘千钱,完了把吃剩下的还全都给倒沟里——愿为陛下写一篇反对浪费的文章。以宣示百僚。那曹操也就没啥话可说了。
可是风气既然养成,你说会不会反过来影响到曹操呢?是勋多少有点儿后悔莫及。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说不定曹操是特意为了削减一下是勋的财力……
好在曹操虽然狮子大开口。那也是在对是勋的财力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才道出的“三万金”,并没有超出是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倘若换了面对什么颍阴荀氏、琅邪王氏、河内司马氏,必然不会提此等要求出来啊。因为是勋的主要收入既非官俸,也非田产,而来自于工商之业。
从来土地里刨食,所获最少。而且除非技术有划时代的飞跃,否则很难大幅度提升。自古以来,真正的豪富——除去靠贪污、抢掠而发达的——都是商贾。比方说春秋有陶朱公、战国有吕不韦、汉代有卓王孙。等等。
是勋盖建了很多作坊,开发了很多新技术,同时也引领了包括炒菜、饮茶在内很多新的时尚,由此而积累的钱财无可计数。过去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因为摊子铺得太大,技术方面投入过高,导致入不敷出,被迫把很多产业挂牌出售。然而当这些产业因为有更多人参与而逐渐形成规模以后,剩下的那些所获利润反倒更高,不仅安然渡过了财政危机,而且财富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当然啦,其中亦有曹淼之功也,随着经验值的累积,这位过去的豪门大小姐,已经有向工商业女强人转化的趋势了。
尤其自吕布进入西域以后,是勋多次组建商队前往高昌贸易,来回一趟所获,比造纸、印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