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可是先不说荀彧相助曹操起于微末,那荀氏亦乃颍川大族,跟自己所在的是家不可同日而语啊。荀氏是靠了家声而加分。自己则是靠了姻戚关系而加分……倘若没有这些前提因素,自己如今又会是什么地位呢?
想想当年初投曹营的时候,都有哪些同僚哪?陈宫已叛,荀彧、戏贤、郭嘉、任峻、李乾等已死,皆可不论。诸曹、夏侯亦靠亲眷关系而得上位;毛玠已被罢免。投闲置散了,吕虔不过徐州刺史,乐进、于禁位止杂号将军而已……
自己撑死也就得以逃过毛孝先的命运,再混得比吕子恪好一点儿罢了,真能身踞如此高位吗?真如同后世所说,男人娶个好老婆,就可以少奋斗十年啊……那么如今儿子想让自己的起点也高上那么一丁点儿,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要拦着不让他尚公主啊?
曾经考虑过争嗣风波正烈。如为天家姻戚反易召祸,恐怕那傻儿子会不慎失足。可是现在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原本历史上夏侯楙不是一直活得好好的吗?自己怎么就光想到房遗爱、柴令武了。想不到杜预、柴绍,也想不到王敦和桓温呢?要论驸马而遇难者,其实论比例未必就大过普通官僚而遇难者啊。
况且,若不趁着自己春秋正盛之际,先给儿子与天家牵牵线,真等到闭眼咽气了。那傻儿子无依无靠——反正是氏家族是无可倚靠的,而曹淼又非其生母。那支曹氏跟天家隔得又远——不是更容易出事儿吗?
唉,自己还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不,是自己过于谨慎,结果钻了牛角尖儿了。
再想想是复所转述的曹彰密语——看起来果然与原本的历史相同,曹子文比较偏向自己的弟弟曹子建,却不怎么喜欢兄长曹子桓,他大概也察觉到了同胞三兄弟当中,自己得以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比较低,那么退而求其次,希望比较谈得来的曹植可以上位。此亦人之常情也。
问题这常情竟然被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