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急智啊。
所以天子戏之,马钧却只管伏地不言,倒让天子觉得颇为无趣。于是也不理马钧了,却转过头去询问群臣:“朕当如何赏赐?”
曹子孝没怎么过脑子。直接回答道:“造此重器,国家之宝,马钧功不可没。当使为诸葛孔明之佐贰,可为武库司郎中。”
话音才落,诸葛亮赶紧拦阻:“不可也。”
是宏辅瞟了诸葛亮一眼,心说孔明果然是厚德君子,对马钧真是爱护有加啊。
师徒多年,诸葛亮的心思他最明白不过了。孔明的志向是为王者佐。他一直瞄着宰相的位置哪,岂肯长久做一技术官僚?只因为受是宏辅的影响,明白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这才花费大量精力在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上——也在于他找不到合适替代自己如今职责之人,那就只有自己硬着头皮顶上去啦。
如今好不容易得一马钧,就理论上来说,正可扶持马德衡,好方便自己抽身。但问题马钧年纪太轻啦。为吏也还不过半年而已,若是骤得高位。无异乎拔苗助长,对国事。对马钧个人,都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诸葛亮才出面拦阻,随即禀报天子,说马钧还不到二十岁,是去岁科考入仕的,虽说才具冠绝,但经验欠缺,也无名望,怎么能够一步登天,就任千石之吏呢?想那同为技术官僚的赵爽赵君卿,从出仕到做郎中,也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哪,那就已经够快的了——再说赵爽都快三十岁啦。
“臣师曾有语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今马钧虽为嘉禾,其止抽穗,未生谷也,骤然拔之,必为所非,目之倖进,非所以造育人才也。陛下三思。”
天子手捻胡须,说孔明所言有理。那么又该怎么赏赐马钧呢?仅仅赐以金帛,未必足够啊——“功高赏薄,人将轻朝廷名禄,并腹诽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