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家上官和权势熏天的是太尉,却实在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紧张之下,口吃的毛病加倍。
好在是宏辅知道他的弱点,当即吩咐:“取纸笔来。”你要么写,要么画。相比之下还不那么浪费时间呢。
马钧再揖告罪,便即坐下,把纸铺在地上,先写了一行字,呈递给诸葛亮。诸葛亮一瞧,其文曰:“或减其重以便卒持,或强其力以盛其威,今似手弩而不便用。似车弩而难及远,故谓非至善也。”
马钧的意思,诸葛孔明你造的这就是一鸡肋。要么做得再小巧一点儿。方便单兵使用,要么干脆加大形质,造成弩车,如今不上不下的,价值必然大打折扣啊。
诸葛亮说了:“今欲用之交、广,自沅、湘而入。道路崎狭,车乃难行。若其更小。射止二十步尔,奈何?”你说得倒轻巧。咱们先不考虑弩车问题,就说小型化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减其重量却保持甚至提升其威力呢?
马钧干脆在纸上画了一幅草图:“或、或可易行也。”诸葛亮接过来一瞧,只见用非常简洁却又规整的笔触,勾勒了一具弩车,车下仅一轮,车后有扶把,就跟民间常用的独轮车似的。是宏辅说好啊,如此一来,或许可以在崎岖的道路上推行而前吧。
然而诸葛亮却摇头:“其下用轮,础必不稳,恐难射也。”先生您编纂《物理初言》,提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啊,射具若想及远,并且取准,基础必须稳固,轮子,还是独轮,怎么可能稳定呢?
马钧指着图画比划了一下,诸葛亮这才明白他的用意——独轮车往往前有一轮,后有双架,可以随时呈三角支撑,以稳定车身,弩车的设计可以照搬嘛,不就顺利解决问题了?
随即马钧又画了一张图,并且标注字样,建议放弃铁矢,而以竹、木为杆,前后各包铁头作矢,如此则可减轻矢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射程。
诸葛亮皱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