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康年间,以耿南仲、范宗尹等人组成,他们力主割地议和的主和派大臣,对北宋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战派,以宗泽、张所、陈遘等人组成,他们力主抗金,反对割地议和,这一类大臣此时声望ri著,人心所向。
僭伪派,张邦昌被扶植为伪楚皇帝,朝廷中许多大臣都接受了伪楚朝廷的官职,张邦昌这可以叫作僭位,群臣叫作污受伪命。再还有卖国派,靖康之难中,为苟全xing命而替金人奔走效命的大臣,代表人物是‘卖国牙郎’王时雍、‘虏人外公’徐秉哲,‘急脚鬼’吴幵、莫俦等人,这些人又都接受了伪楚的官职,兼属于僭伪派。
与这些卖国者相对的是守节派,如吕好问、马伸、张浚、赵鼎等,还有被掳走的张叔夜、死节的刘鞈、李若水等人,他们有反抗敌人的行为,或拒绝参与卖国卖君,保持了最低限度的名节的大臣。
最为难以处理的是宗室派,二帝被掳掠北去,赵宋宗室之中有人想早ri扶持赵构、赵柽登基,但也有人蠢蠢yu动,有的想借机问鼎九五之尊,有的观望以待时机。其中为赵匡胤之后赵子崧、赵廷美之后赵叔向等旁系宗室。
但其中以秦王赵柽一派最为强大,他不仅兵强马壮,有一支身经百战的劲旅,而且财力雄厚,有强大的后方基地支持,可进可退,控制了中原大部,现在汴京也在其部控制之下,可对金作战主力也是他。这次救出被虏的人员大部,为其赢得了很大的声誉,遗憾的是未能救出上皇,否则一纸诏书就可顺利登基了,成为一国之君。
而康王赵构是另一个强有力的争夺者。他既有赵桓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委任书,又有孟后的即位诏书,手续完备,都能得到各方的承认,得到了伪楚众臣的拥戴。而且手中还有近十万的军马。可其一直避战,盘踞在河北,山东一带,不肯救援汴京,让人侧目。
如今是两份诏书分别出自两个有立储之人的手,又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