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吗?
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求证合适,如果属实,自然是好事,如果仇夷另怀鬼胎,又何尝不能将计就计?
秦风已非政坛上的菜鸟,也是从多方面来考虑这个事情的。当然,这不能说他不信任仇夷,只是身居高位,凡事都需谨慎以对,以免殃及家人。
秦风隆重的招待了仇夷,同时详细询问关于高句丽的情况。
仇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告诉了秦风。
秦风听了连连点头,与他想象中的差不多。
高句丽实力有限,真正困难的还是在于气候原因。历史上李世民征伐高句丽,也是受到了气候环境的影响。那一战,李世民亲征,多年未指挥战斗,这位曾经的大唐最高军事统帅的军事水平,毫未生疏。领着唐朝的虎狼之师,一路攻城拔寨,破辽东城,克盖牟城,定卑沙城,并且堂而皇之的在鸭绿江边阅兵。这次征伐高句丽,唐军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在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中斩首四万之众,自己却仅仅只付出了两千兵卒的代价。
如此战绩,与杨广相比,那是天差地别了。但是最后李世民还是退兵了,在恶劣的环境下,让高句丽的桥头堡垒安市城挡住了前进的步伐。战线太长,消耗过大,国亦不能无君,李世民从长远考虑,只好带着俘虏投降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撤回中原。此战虽重创高句丽,收复了辽东这块故土,让失地重回华夏怀抱,是不可多得的大胜。心高气傲的李世民却因为终究未能灭亡高句丽,而接受不了这个胜果,自认为失败。
现在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记得历史上渊大祚的儿子——渊盖苏文是直接依仗优势兵力,将高句丽的国王荣留王杀了,以铁血手腕稳住了高句丽的局面,聚集高句丽所有力量,化作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来阻挡唐军。
渊大祚虽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