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毁万物,仍旧于空中建立一切事;然既不毁万物,而又不执着于万物,便是中观。”
已修持入菩萨果百余年的观世音菩萨呢喃许久,隐隐失神,周身佛光流转,忽而似乎顿悟,似乎明了,双手合十,长叹一声,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只此一步,省却多少年苦修。”
他睁开眼睛,看着前面的道人,忽而双手合十,微微一礼,一开口,便是道出了后世佛门知名度最广的叹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贫僧,见教了。”
这道人不曾避开这一礼,这位观世音菩萨看着远处,却是知道,今日自己怕是再也难以更进一步了,虽然说若论神通妙法,自己也未必畏惧于谁,但是神通妙法,阻拦的不过只是物质世界此身的脚步;而此刻,和道人论法一炷香时间,却在大道之上,拦截于前。
诚可叹息。
观世音菩萨叹息道:“今日贫僧,终不得入内,只是不知,道长知佛门之事,却又为何要点拨贫僧?”
道人回答道:“并非是点拨,只是菩萨修持足够高,足够厚。”
他笑了下,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贫道只是那一块他山之石罢了。”
“若是非要寻一个理由,那么,大概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曾经提起伱的佛法,我曾经和他谈论过你的佛,你的法,你的前路,我想他是认可于你的,我和他虽有过敌对,但是也曾经一同论道,我想提供我的思路,对你来说,也会有些帮助。”
观世音菩萨缄默,双手合十,道:“今日受道长指点之恩,当是不能入内。”
“今日论法,回转南海之后,当书写做经文,以传之于后世,不知道长宝地何处,道场何在?”
少年道人笑了笑,只是回答道:“方寸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