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北宋穿越指南 > 后记一百一十四:儿子的名字也能拿来撒狗粮

后记一百一十四:儿子的名字也能拿来撒狗粮(1 / 6)

《仪礼·丧服》和《礼记·内则》,都规定孩子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取名。

传到后来,也有百日取名的说法。

还有半个月,才到取大名的时候,朱棠溪已抱着孩子开始研究。

“六郎,你家上一辈联名了,为何你这辈没有联名?”朱棠溪好奇道。

联名,也叫连名。

字辈属于联名的一种方式。

也有用偏旁来联名的,比如赵桓、赵楷、赵构全是木字旁。

谢衍说道:“我以前也问过。好像谢氏用的字辈,延自大明开国之前。当时谢氏拆成了六支,一支留在河南,其余迁徙到河北。”

“到我父亲那一辈,字辈就用完了。独流镇的那一支谢氏,最开始生活艰难,就连祠堂都没建,更别谈什么开堂立宗。”

“后来渐渐有了起色,却因为建祠堂闹起来。”

“独流河西边的谢氏,要把祠堂建在西边,因为那是独流谢氏的始居之地。但我们独流河东边的谢氏,却是出了一个进士,所以坚持在东边建祠堂。”

“本质不是祠堂建在哪里的问题,而是整个家族谁说话管用。”

“两边争执不下,祠堂也拖着不建,字辈自然也没法续。就连族谱,也是各自一本,始终没有人主持合谱。”

“后来我祖父的兄弟,在瀛州做官时病逝,其子孙也迁去瀛州定居。东边的进士没了,西边就更不服气。”

朱棠溪感慨道:“既是同族,何必争这许多。”

谢衍笑道:“去年就开始续族谱了,今年正在建祠堂。”

“为何如此顺利?”朱棠溪明知故问,她其实已经猜到。

谢衍牛逼轰轰说:“当然是因为出了一个驸马爷。而且我爹也是进士,我兄长又中举了,东边彻底压倒西边。”

朱棠溪噗嗤一笑:“看你那得意的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