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北宋穿越指南 > 0499【礼之变】

0499【礼之变】(5 / 6)

复用三省六部制。改来改去,莫衷其是,反倒弊病横生。吾儿且说说。”

朱铭接过话头:“新的制度,叫阁部院制。”

“各殿大学士,组建内阁,皆为阁臣。阁臣之首,为首辅,也可视为太宰、左相、首相。阁臣之次,为次辅,也可视为少宰、右相、次相。其余阁臣,等同于副宰相。”

“御史台,改为督察院。”

“银台司,改为通政院。”

“枢密院,保留不变。”

“一阁三院六部,此为新朝之中枢。”

父子俩没有增加部级机构,依旧是六部,财权归于户部。

宋代有个三司使,别称“计相”,乃首席财政大臣。很快就畸变为庞然大物,上欺宰相,下压六部。连军事都能插手,打仗前先考虑财政得失,还造成大规模职权重叠,元丰改制时重点予以废除。

有这前车之鉴,朱铭自然不会再设。

至于通政院,就是明代的通政司。这玩意儿在明初权力极大,是皇帝处理朝政、沟通内外的主要机构,六科不过是通政司的下属部门。

内阁出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侵夺通政司大权,接着又收编翰林院,继而再辖制六科——整个过程,用了上百年时间,内阁终于诞生权相。

如果通政司正常运转,就不需要什么司礼监了。

朱铭又仔细讲述“一阁三院六部”的权责划分,群臣为之骇然,就连张根、高景山都颇为震惊。

一旦这种中枢构架落实,皇权将达到一个顶峰,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制约。

这跟宋徽宗的任性妄为不同,宋徽宗靠破坏制度搞一言堂,而朱氏父子则是将皇帝集权制度化。

与此同时,一扫赵宋的中枢弊病。

中央机构不再冗余职权划分也更明确,六部不再是宰相的应声虫。

正常运转下的阁部院制,六部尚书可以借助通政院,跟内阁那些宰辅们掰掰手腕。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