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了不少“准同科”,再一同相约进京。
不仅仅只是游学,他也顺带了解了一下王家在河套、陕西甚至青甘边区西宁边市的生意。
现在到了蒲州,他的大姐嫁在这里的沈家,二姐嫁再这里的张家。
这蒲州沈家和张家也不简单,一直便曾是盐商。如今大明的盐生意由宝盐局负责,他们仍旧与之合作。
在朝廷有京广直道建设压力的情况下,蒲津桥仍旧改建了起来,自然本身也是这些晋商团体的诉求。
这不,如今蒲州城更加繁华。晋商在这里去关中、青甘,去四川、云南,还有原本的宣大边贸生意,这蒲州都能成为一个商路起始点。沈家、张家,如今也不只经营盐业,造纸、铁器、粮食、牛羊、皮毛,都有涉及。
作为半个东道主,王崇古带着朋友们到了张家。都是未来的进士苗子,张家一顿好招待自不必多言,王崇古则被他的二姐和二姐夫抽空请到了后院。
“舅舅!”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向王崇古恭敬行礼。
“子维,还没恭喜你茂才高第,不错。”王崇古只比他大十一岁,但现在却是老气横秋的模样。
“区区生员,舅舅莫要取笑了。这次舅舅进京应试,定然金榜题名,那才是值得恭贺的。”
王崇古笑而不语,自己这个外甥七岁时就声名远扬,少年老成。
今年以十五虚岁先有了生员身份,也算顺利踏出科途第一步了。
当然,王崇古自己已经是举人,他这回也是志在必得的。
这时,王崇古的二姐夫张允龄才说出他把王崇古请到后院的目的:“学甫,这次与你结伴而来的士子里,有没有家世才华都不错、尚未婚配的?四维的姐姐也十六了,陛下隆恩,我张家如今也不再是军籍,伱看是不是帮着……”
张四维无奈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原来是为这事吗?那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