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靖明 > 第433章、天下黄河第一桥

第433章、天下黄河第一桥(3 / 10)

,渐次拉得越来越远的铁索:“听闻这是博研院中研算了许久的,有分担巨力之妙。这蒲津新桥虽何止万斤之重,但有了诸多物理奥妙,却安稳更甚从前了。诸位岂不见,那河上桥墩,乃是铁舟浮水?铁能浮于水,下有锚定其位,上筑墩台压而不沉,见者称奇。”

“着实令人惊奇……”

木浮于水那是寻常,铁船怎么浮在水上的?

有人说那大约是木船外包了铁皮,这样木船不会被轻易泡坏、常常得维修。

有人多关注了一些皇明大学院和博研院,便说如今已有研究,说了什么密度、浮力等等新词汇。

这样一来,他们的话题又变了,开始讨论起明年的会试。

这些人,都是山西、陕西两地的举子。结伴游学入京,如今先到了山西。

蒲州地处山西的西南端,和陕西相邻。随着河套边区设立,从这蒲州溯黄河到河套,或者从路上去往宣宁,已经是四川、湖广、陕西关中一带许多人的选择。

既有商旅,也有百姓。

而蒲州有新发展,既得益于皇帝对于蒲津桥实验改造这个项目的认可,更得益于晋商们这几年的支持。

从最早的特别国债开始,到后面得到了边贸行商的许可,山西商人名声渐渐越来越大。

因为大同开始开采大量煤铁,蒲州这里又有盐业和造纸业的基础,更有黄河古渡口的交通流通优势,于是这里也形成了一个工业园区。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蒲草可不止是唯美,更是上乘纸张的一种原材料。蒲州因蒲草得名,这里的蒲纸由于如今印刷业的兴盛,已经又焕发生命力。

而这名叫学甫的年轻人,正是当初被唐顺之召去买特别国债的山西王家子嗣王崇古。作为王家中最有希望出仕的年青一代,他从去年就先游历去河套,拜访了唐顺之。而后又到了陕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