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士民开始热衷于拿出放在钱庄里或地窖里的钱,去购买认购劵。
不过,购买认购劵的主要还是士子和富户。
一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信息渠道有限。
天下人主要是通过报刊与人们口头相传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能先知道这认购劵有好处的人,肯定是权贵官宦人家或者与他们有关系有接触的人,而这些人最差自然也是有些关系的富户。
二是即便朝廷刻意让锦衣卫和官差去为百姓读报为百姓宣讲认购劵,但因为小民自身财力不足也就更加谨慎,且越是贫困的人中就越是多固执而难以被说服的,所以想要大多数庶民也参与进来,还是得等更多财富神话出现,让许多庶民能看见自己身边的人也靠认购劵发财后,他们才会愿意把自己压箱底的钱拿出来,购买朝廷的认购劵。
所以,大多购买到认购劵除了权贵官僚,就是以士子和富户为主。
但如同科举是因为庶民们亲眼目睹同族同乡的人,因取得功名而显贵,使得庶民们对科举非常热衷,乃至不惜借钱也要读书科举,甚至亲朋好友也愿意借钱助其读书科举,将科举视为人生正途一样,随着靠认购劵发财的庶民渐渐越来越多,自然也还是会带动更多庶民相信认购劵是有利可图的。
而能够使朝廷将更多国民的利益绑在对外扩张的这辆大车上。
叶阿贵就靠认购劵增收了百来两银子,而辞去了在纸坊的工作,在清江浦买了一个二进房舍,开了一家纸铺,自然他和他家人也没再住棚屋,开始住进了砖瓦房。
叶阿贵的岳父王成林也开始跟着自己女儿女婿住在了一起,帮着看铺子,没再拉纤挣钱。
王成林现在没事就爱背着手在铺子外,拦着路过的昔日拉纤好友叙旧聊天,顺带就夸夸自己女儿女婿如何如何能干,竟由棚屋直接改住带门面与后院的砖瓦房,连先进步到泥坯茅屋这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