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一些利益,便觉得没必要为了这点税收搭上性命,甚至还对此隐隐有些期待。
有人土地多,新政策摆明了是要割他们的肉,他们想要和朝廷玩命,却无法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对抗朝廷。
而对于官员来说,因为有了政治原因参杂入内,思考起来就更加复杂了,对于一个在刘备手底下成长起来的官员,就更是如此。
曹氏、夏侯氏和甄氏都自动做出了选择,荀氏也在之后由一个叛逆的族人帮助,做出了应该做出的选择。
有了如此的成功案例,刘备认为,在最终的选择中他所会遇到的反抗力度不会很强,大部分可能是局部爆发叛乱,而总体叛乱的可能性不大,地方驻军足以应付。
确定了诸多《度田法令》的细则之后,刘备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稍微躺了一会儿。
他想着自己从中平六年开始就不断为度田作准备,以消灭政敌为手段,可本质目的都是为了削减度田时会遇到的全面对抗的烈度。
最早的时候,宦官,今文学派,古文学派的保守派,还有老军人派系,以及各地的地主豪强们,这些势力团体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度田时可能发动庞大力量反抗刘备的。
度田涉及到核心利益,在刘备的权力不稳的时候,这个利益一旦被触碰,官僚们找不到足够强大的威慑和足够丰裕的替代品的时候,转入全面对抗也是可以想象到的事情。
如此一来,刘备将会和天下官僚为敌,能依靠的只有手中军队,他失败的概率会是难以想象的大。
而现在不同了,随着不断的以政治斗争打击政敌的手段,他已经大幅度削弱了可以反抗他的势力的强度,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被他掌控的教育系统也培养出了听命于他而非传统豪族的后备官员。
反抗势力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拿捏他的存在,而他却反过来掌握了反抗势力的命门——天下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