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了。
管你古代先贤是怎么考虑的,管你是什么本意?
只要天子说了,那就是对的,天子说的,就是圣贤的意思。
他们今日所学的东西,是当年汉章帝决断的,而未来的人们所学的,又是今日刘备所决断的。
郑玄是一个学者,但是他也是一个聪明人,随着年龄越发增加,好像也越来越聪明了。
刘备很高兴。
到建安五年十二月底的时候,《五经正义》的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半多,其他各项事务也稳步推进,官员们上手操作事务也越来越熟练,对于新体制已经没什么生疏的感觉了。
在这个基础之上,刘备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在繁重的工作之中,他得以喘息,甚至还有了一点时间可以去太学还有司隶学府给学生们亲自授课、发表演说。
对于教育的事情,他始终抓得很紧,始终不曾有什么放松的,而且在教育模式上,他也提前进行了改革所以当前的学府内所教学的东西也并非都是儒家那一套。
更多的还是怀着一些实用主义的意思在里面,教授一些做小官小吏可能用到的东西,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相当实用的。
不过对于大汉第三帝国到底要用什么作为治国指导思想,在《嘉德通义》完成之前,是不会有人明确了解的。
刘备曾思考过要采用什么学说来作为指导思想,但是思来想去也没有决定。
他派人去体察民情,了解民间舆论,发现民间读书人们的思想也相对混乱。
支持古文学派儒学的和支持原教旨道家学说的是大部分,差不多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还有百分之十是其他诸子百家的余孽,最后剩下百分之十则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牛鬼蛇神。
甚至还有主张和刘备完全背离,想让大家一起跳大神来解决一切问题的脑残。
对这种思想,刘备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