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道衍,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道衍跪地,磕头,脸上神色依旧是那一副不悲不喜之状。
“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州人。”
“入佛门,拜道学,精通儒释道三法,洪武八年得诏入京,洪武十三年,入天界寺僧职,洪武十五年,以‘臣奉白帽着王’得朱棣赏识,成其首席智囊,随其北上入燕,为庆寿寺住持。”
朱雄英澹澹说道。
对这黑衣和尚以往六十三年的生平,如数家珍。
跪在地上的道衍听得心中愕然,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不过只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和尚,也从未在人前有过什么功业昭着,为何会被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如此惦记。
这也难怪道衍惊讶,毕竟史载中的道衍之所以为天下知,那是因为朱老四靖难成功之后,论功以道衍为首功,而在靖难之前,天下无人知姚广孝之名。
而朱雄英之所以记得这黑衣和尚的生平,倒也不是他多么刻意去查。
主要是这黑衣和尚在明初这一段太有名了,在原有史载之中,黑衣和尚道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明第一奇人。
别人造反,是为了功名利禄,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子孙殊荣,是为了王侯将相。
可道衍不在乎钱财,不在意权位,一生无子无孙。
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撺掇朱老四造反,仅仅只是为了造反。
并且在史载之中的明太祖太宗两朝,死后能够入太庙陪享的臣子,自中山武宁王徐达之下共有十六人,常遇春,汤和等,随便点出来一个都是在沙场上有着赫赫战功的武将,只有道衍和尚这么一个文臣,由此可见道衍在明初的特殊性。
朱雄英微微折身,俯瞰着跪地的道衍。
这黑衣和尚生于十四世纪初叶,今年已经六十有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