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四百九十五章 红色海岸之城

第四百九十五章 红色海岸之城(5 / 6)

话说1727年清俄双方签订的《布连斯奇界约》中虽然划定了沙宾达巴哈以东的中俄边界,使沙俄帝国向克穆齐克河流域及其以东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公开扩张受到了遏制,但是“沙必乃达巴汉”以西的中俄边界一直没有划定。

别看那块地方一直被满清标注在了自己的疆域里,实际上早在1709年,沙俄就已在唐努乌梁海西面的阿勒坦河与哈屯河的交汇处--也就是带清的疆域内修建了比斯克堡,以此作为向阿勒坦淖尔乌梁海和唐努乌梁海扩张的基地。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沙俄继续偷摸言声的向哈屯河和阿勒坦河上游推进,将当地的土著居民挤向两条河流中间的纵深地带。

在另一时空历史上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其他三个勘界议定书,即是根据这一侵略事实所签订的,沙俄由此割占了中国西北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赵新自从乌索利耶会战结束后,又多了个私人爱好。他将另一时空里满清和沙俄签订的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都写在了一张经常使用的木片书签上,由此时刻提醒自己,决不能对沙俄心怀仁慈。

9月20日,经过五天的长途跋涉,南线先头部队冲出萨彦岭北麓山口,出现在了“红海岸之城”以东2公里处。山丘上高高飘扬的红色军旗立刻就被城东设立的瞭望塔发现,随着教堂内钟声的急促响起,整个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随即进入了总动员。

由于鲁缅采夫比北海军提前了两天抵达,当地军民早已打开了军械库,取出军械和弹药,又在城内修筑了“坚固的街垒工事”,准备誓死抵抗;甚至连那座沙俄帝国的第一个县图书馆也变成了一个军事堡垒。

与下乌金斯克那样的小镇不同,身为叶尼塞省中心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还是挺大的。本地的主要居民长期以来都是军人及其家属,不过因为鲁缅采夫远征伊尔库茨克带走了一部分军队,导致城内的驻军仅有五百多人,即便加上鲁缅采夫剩余的残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