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托格罗夫从第三天开始,在晚餐会后给俘虏们讲述经过“某人”刻意改编的《顿河哥萨克史》。里面讲述了彼得三世(普加乔夫)的光辉事迹,哥萨克的自由生活,讲述了司捷潘、拉辛和孔德拉季的事迹。同时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哥萨克们悲惨而贫困生活,讽刺了沙俄的制度和治理手段,嘲笑了沙饿政府以及作为帝制雇佣保镖的哥萨克贵族。
在这期间,米哈伊尔带着其他手下则是默不作声的观察着俘虏们的表情,并逐一记在小本子上。渐渐的,当那些被俘的俄军营长、团长和将军们在最后一批抵达俘虏营之后,首先溜进他们耳朵里的消息就是“皇子来解救哥萨克了”。
1790年9月15日,赵新率军攻克了东西伯利亚的重镇下乌金斯克。他一直跟在鲁缅采夫的后面,保持距离,却又穷追不舍。
此时的北线由虎吉率领的三团和阿伊努营已经过了安加拉河和塔谢耶瓦河的交汇处,再走一天就能进入叶尼塞河。幸亏北海军的内河船队都加装了柴油马达,速度跑起来飞快;若是只凭借人力和风帆逆水行舟,估计这会儿刚走出一半的路程。
现在南线北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和萨彦岭的交界处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卫特拉蒙古人将那里称为“红海岸之城”,所以沙俄最先修建的监狱也被称为“新卡钦斯基红色监狱”。这座监狱的主要用途就是从南面来保卫西伯利亚的主要定居点,同时关押俘虏的叶尼塞吉尔吉斯人--实际上也是卫特拉蒙古人的一部。
当年白令发起远征时,也是将此地作为起点,筹集物资和装备。
这么有意义的地名,要是不拿下来,都对不起北海军红色的军旗。再说土壤是红色的,说明本地蕴含丰富的铁矿石。
另外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顺着叶尼塞河往南三百多公里,在阿巴坎转入阿穆哈河,穿过萨彦山脉再走几百里,就是外蒙三音诺颜部的边境城镇阿巴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