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在殖民地上与英国竞争。靠欧洲矛盾拖住法国,从而在殖民地战争中让英国获得优势,获得广阔的市场、原材料产地。不是为了干涉而干涉,而是为了海外利益而干涉,花最少的钱、流最少的血,拖住法国。
英国国王这个汉诺威封建主、以及军中的大地主贵族,希不希望干涉欧洲事务?
希望。
但干涉的目的,是保住国王的汉诺威、为贵族将领刷战功。
英王为汉诺威,不惜流干流干英国人的最后一滴血。
谁是英国?
这是英国当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不解决这个问题,事情就是无解的。
英国有没有聪明人?当然有,比如英国真正的战略家、奠定了盎格鲁萨克逊天朝的老威廉·皮特,但只是抱怨了几句说英国的政策“过于汉诺威”,就被人检举揭发举报说他是“叛逆的谎言”、是“对王室的诽谤,应该被告上法庭”。当真是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实际上历史上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外交并不高明,如果不是彼得三世弄出这么一出,英国就又得面临一个选择:汉诺威必然被法国抢走,要不要拿抢到的殖民地,换回汉诺威?
封建君主想换。
国内资产阶级不想换。
怎么办?那就断头台见呗。
毕竟历史上战争期间,就有许多大臣暗地里表示过“国王的行径无异于独栽者,与查理一世如出一辙”。
查理一世可是上过断头台的,英国人玩断头台可比法国人早多了,这句话的内涵已算是昭然若揭了。
历史上英国人这种三头不协调的外交思路指导下,很是一厢情愿地构想了一个完美的“大同盟计划”。
先拉俄国,意图和俄国签订补助金条约。
英俄之间,有贸易合作,英国需要俄国的木材造船、俄国也是英国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