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陶训义连忙翻看起来中医组提交上来的病例。
稍微搜寻一番,终于看见了陈南的病例!
不错!
小伙子,有点水平,竟然能通过专家组的评审,提交到主审官这里。
这意味着,陈南的实力,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中医专家的认可!
而这边,李光明看见了陶训义的笑容,好奇问道:“陈南的病例上来了?”
陶训义眯眼一笑:“若是第一环节都没有办法通过,这只能说明小陈实力不济啊!”
说完,陶训义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当他看到第一句话的时候,陶训义原本舒展的笑容,瞬间收齐,面色也逐渐凝重起来。
“中和之书不可不读,中和之法不可偏废,吐下之法,应有其用武之地!”
这句话,让陶训义顿时脸色有些复杂。
陈南这小子,真的有些……唐突啊!
或者说不走寻常之路啊!
若是一般人,绝对不会把这样一个带有争议的病例放在舞台之上。
毕竟,吐法、泻法着实有些骇人听闻啊。
之所以现在被越老越多的医家置之高阁,不是因为他的效果不好,而是因为不容易被现代的医学理论和现在的患者接受。
小陈有点莽撞了。
那群西医,能接受这样的病例吗?
陶训义有些面色凝重起来。
他继续观看!
当他看到患者的情况之后,陶训义越看越是认真,越看也越是仔细起来。
五脏积弱依旧,长期补益,导致虚不受补,五脏积热,郁热化毒……
先用紫葛丸行气破五脏积热。
然后十补丸助阳而通三窍。
有意思啊!
陶训义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这就如同两种思维在交汇,这就是古代那些读圣贤书,如和圣贤坐而论道一般……
陈南的病例中,展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