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忆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一直研究带鱼的养殖工作?”
“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不是跟带鱼养殖工作有关?”
周大圆说道:“对、对,王老师,你有文化,应该知道现在国家对于这个野生海鱼养殖工作的重视吧?”
王忆苦笑道:“我知道,但没必要搞带鱼养殖吧?”
周大圆一听这话拍膝盖了:“啧!怎么没必要?带鱼养殖很重要,这是咱们翁洲渔场四大经济鱼最后一种还保持着规模的鱼了,要未雨绸缪呀!”
“以前大黄鱼小黄鱼多,像我们佛海的渔民,随便出海一趟就能弄个几百斤回来,汛期的时候一天甚至能弄好几千斤、上万斤!”
“在我青年时候,就是五几年、六几年的时候,我甚至可以经常在码头上看到那种接近一米长、七八斤的大黄鱼。”
“现在呢?”
他摇摇头:“王老师你是渔家人,你比我了解的清楚,现在大黄鱼不好捞了吧?”
“一米多长的、十来斤的大黄鱼更是很少能见到了吧?”
“为什么?”
王忆说道:“因为大小黄鱼的资源被破坏掉了,现在野生鱼越来越少了。”
听到这话,周大圆激动的一拍大腿说:“对啦、对啦,就是这么回事!”
“被过度捕捞了,这大黄鱼小黄鱼已经无法形成渔汛了,它们的族群稳定性被破坏了,以后没法形成那个规模了!”
王忆点点头。
这是真的。
看到自己的看法得到王忆的赞同,周大圆更激动,身躯都有些发抖了:
“五几年的时候,每次鱼汛期,光是咱翁洲渔场就能捕捞大黄鱼好几亿斤,最多时候说咱们捕捞的大黄鱼够全国人民一人吃一斤呢!”
“现在呢?现在没有鱼了,就是专门去供应给首都人民,也没法子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