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此前也没有发现尖底船用于海航的优越性,并且同样是从大食人这里窥探到的知识。
不是在开玩笑,大食那边地方的一些技术确实在某些时段保持全球领先。最早当“海上马车夫”的就是他们,一度在东西方贸易上当搬运工,赚得那个叫盆满钵溢。
科技这种玩意,大多数时候是材料以及技术都已经达标,独独缺的就是那个灵感。
好些产品还是阴差阳错之下产生,比如善于举白旗的那个国家要研发刺激士兵好战热情的药物,搞出了不可描述的那种药物。
吴国、楚国、齐国、越国……等等一些早就出海的国家,他们的设计人员就是缺那个灵光一闪,以至于都已经在利用海洋进行渔猎,乃至于都打了几场海战,使用的还是平底的战船。
海战还在继续,只是占据战船性能优势的原国水军打得相对笨拙,以至于看上去还打得有来有往。
智武在开战之后就很少下令了。
原国水军的前部跟越国水军混在一起,到处能够看到黏在一起的战船,不缺滚滚的黑烟冉冉升向天空,海里更是飘满了尸体以及正在划水挣扎的敌我双方士兵。
范蠡一看智武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无外乎就是智武被眼前乱糟糟的情景搞得不知道该怎么指挥,理智地没有再下达命令,任由前方各战船的船长自由发挥。
事实上,很多平时能对某件事情讲得头头是道的人,他们真正遭遇了那种事情之后,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很可能知道应该怎么应对,等待真的人在局中,人却是一副傻了的模样。
这个不奇怪,百次千次的训练是为了在遭遇时拥有“惯性”没错,人的脑子却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能够在真正经历时撑过第一次,轮到第二次就不至于情绪完全失控了。
“统领,敌军‘大翼’正在龟缩,怕是有退缩之意。”范蠡对陆战比较熟悉,水战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