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441章: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头等大事

第441章: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头等大事(3 / 7)

给老子做了很多准备,包括一辆乘坐起来舒适的马车,两百名护卫,缺不了各种生活物资。

这一次,老子依旧是选择从函谷关西出,其它的书籍没有带,只是带上了《德经》和《道经》。

当然,老子作《德经》和《道经》并没有进行广而流传,智氏这边肯定有,其它地方则是没有。这让智瑶有点奇怪。

从老子选择的路线,再加上《德经》和《道经》的的内容来看,又让智瑶觉得自己看出了一些什么。

“老夫与尹喜有约,便不再耽误。”老子说完潇洒上车,在驭手的吆喝声中离去。

直至队伍消失在某座树林的拐角,智瑶才将视线收回来。

“师李对王子朝劫掠典藏室一事耿耿于怀,心觉有愧周王室,用毕生融会贯通所学,以《德经》、《道经》弥补过错。”智瑶说道。

一起来送老子的人不少,其中包括冉有、宰予等一些孔子的门徒。

他们就是那些在原国出兵攻打鲁国之后,没有选择离开原国的人,一直以来也算尽忠职守,只是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存在感。

尹喜是谁?他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还是周王室的大夫,目前任函谷关守将,并且随时会前往“洛邑”就任大将军一职。

这样的人物跟老子约好在函谷关见面,目的性方面只能说很强,才有了智瑶的那个猜测。

从原本历史来看,老子的一些所作所为还真是有点弥补周王室的意思。

在这个历史版本,智瑶跟老子的接触不少,交流时能看出老子真的对典藏室的书籍被王子朝席卷而耿耿于怀。

至于说老子怎么觉得奉送周王室《德经》和《道经》就能弥补?大概是这两本书里面充满了微言大义吧。

那个是真的!

《德经》与《道经》的篇幅不多,含括的内容却是极多,从管理学、经济学到用兵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