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脸通红,瞪着眼睛,“我要是知道还问你干嘛!”这小子虽然年纪轻轻,还尚且不知道商业运作的规则,但是已经把那套“掏钱就是爷”的土豪习气练习得淋漓尽致,“没听说过投资方还要明白专业知识!你!你既然这么明白那我听你说说!看看你专不专业!”
“好……”左央两只手握了握拳,骨头捏得嘎嘣响,他笑眯眯地看着小无同学,既然到了让他说专业的时候,那就不能怪他不客气了。
“中国的书院,自夏朝便有了……”
在左央的印象中,他第一次听说跟“学堂”有关的故事,还要提到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生活在坟地、商铺,受到哭丧人和生意人的耳濡目染,险些走上歧途,后来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才终于受到了正确的熏陶……
那孟母三迁的故事尚且已是战国时代,但是在此之前,早于夏朝就有,而夏一般被认为是中原大地上第一个世袭制封建王朝,左央仿佛看到了人从类人猿到人类一步步挺直脊梁的过程,封建统治和教育学习,这两件事情产生在同一个节点上,左央不由得想到,曾有人说过,人相比动物,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人能学习,对这一言论左央不敢苟同,事实证明很多动物也是有着学习模仿能力的,但他不得不承认——能够系统学习、还能够想到“教育”、设置特殊机构来完成这一知识的传递,这一定是上天送给人类的礼物。
《礼记》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就是古代所崇尚的社会状态——家、党、术、国,不同的行政单位,分别是每二十家称一“闾”,在这里教学的地点就称为塾,每五百家称为“党”,设立的学校就是“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称为“术”,其学校就称为“序”,而天子或诸侯封城内的“国”,自然配之以学。
疆土有界,礼学驶之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