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冷静下来,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既然你觉得这个模型有问题,那你能找出出错的环节吗?”
“毕竟口说无凭,凡事是要讲证据的。”
徐云闻言沉吟片刻,最终轻轻摇了摇头:
“陆主任,很抱歉,由于时间有限,核心的错误所在我肯定是没法给您找出来的。”
“毕竟我又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或者从未来来的穿越者,事先就能知道全部的事儿。”
“不过我能肯定的是....至少这里肯定是有问题的。”
说罢。
徐云伸出食指,轻轻指向了算纸的某处区域。
陆光达下意识探过脑袋看了几眼,整个人微微一怔:
“高压缩热核聚变区?”
徐云点了点头,拿起笔在一个参数上划了道横,做起了解释:
“您看这里,坍塌密度的流密度1.533,对吧?”
老郭点了点头。
徐云便又提笔写道:
“您看哈,我们先定义一个输运平均自由程,插入平均散射角余弦,中子就会有外推距离d=2λtr/3。”
“对特征系数的倒数开根,具体的数值先不说,外推中子的数字肯定要小于中心a区域的发散中子数量,那么计算出来的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大于1的数字呢?”
“所以很明显,诺里斯·布拉德伯里一定少计算了.....某个散度的情景。”
陆光达顿时童孔一缩。
早先提及过。
由于这个框架是诺里斯·布拉德伯里所计算出来的缘故。
因此拿到文件并且翻译过后,陆光达等人只是简单的做了一次核验便直接拿来用了。
毕竟这份文件之前推动了很多卡壳的项目进度,不可能会是气体交换膜那样被人动过手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