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说道。
“哦!”宋震对经济不了解,可现在他和刘擎执掌北疆政事,每日接触这方面的事务多不胜数,迫切的需要学习。
“子泰说说。”
“经济分为两类,一类是节度使府指导掌控,一类是撒手不管,节度使府只是掌握着赋税。”
另一个世界的各种调控工具,在这个时代没卵用。
“我在长安时,看到长安的经济就处于三不管的状态,官府只知晓收取赋税,至于商人们如何运作,农人们如何耕种,一律不管。”
“这些是当下的运作方式,我觉着,撒手不管不好,管的太细也不好。”
“可要如何去管?”宋震问道,“多年来,官府从不管这些。”
“为何不能管呢?”杨玄说道。
“也没见节度使府管过啊!”宋震不解。
杨玄说道:“可还记得当初北疆豪强和咱们打的那一战?”
“粮食战?”
宋震眯着眼,“那一战,豪强们收紧粮食惜售,市面上粮价高涨……”
“他们哪知子泰早有准备,双管齐下,把粮价打了下去。”刘擎笑道:“那一战,北疆豪强们损失不少。”
杨玄说道:“这便是调控的一种。”
宋震眼前一亮,“这便是上层调控?”
“对。”
杨玄继续说道:“作为节度使府,要做的是高屋建瓴的调控,而不是与商人们锱铢必争。”
宋震拿起毛笔,弄了一叠空白纸,抬头,“可有例子?”
杨玄说道:“比如说粮食丰收,多的超出了北疆,以及现实需求。那么,我们该如何做?”
宋震记录,刘擎看了他一眼,撇撇嘴,心道:这个用得着记?
“在这等情况下,我们就要审时度势,先分析中长期粮食的需求和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