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都能传到百里开外的新丰去!
“怪事······”
如是想着,阳城延望向曹参的目光,便愈发怪异了起来。
昨日日暮时分,阳城延被刘盈召入宫中,又莫名其妙表示‘把修渠的事儿跟曹太傅透个气’的时候,阳城延还满是不解;
早上入宫之前,按照刘盈的授意,隐晦的告诉曹参‘这事儿可不能插手’的时候,阳城延也还不以为意。
在阳城延看来,别说是曹参这个等级的诸国重臣了,便是寻常县道的杂役佐吏,都能一眼看透这里面的弯弯绕;
但当曹参不顾自己的‘劝阻’,真把刘盈那句‘诸公可还有异议’当成了实话,旋即在朝议上站出来时,阳城延彻底迷茫了。
在那一刻,阳城延的脑海中,只有两句话。
——怪不得陛下让我去给曹参透气!
——曹参到底有什么大病?!
至于此刻,被曹参叫到车上一起回家时,阳城延心中,也只剩下一个疑惑。
——曹参,为什么会对修渠一事,有这么大的反应?
但可惜的是,对于阳城延的这个疑惑,曹参,却永远不可能给出答案。
曹参能说什么?
说‘府库虽然有了点钱,但还是得省着点用’这种鬼都不信的屁话?
还是告诉阳城延:修渠的事儿,我本来想留着自己办,从而稳住相位?
亦或者是含糊其辞的将曹参自己,此刻都有些不再相信的那句‘只要什么都不做,天下就会越来越好’的黄老学至理名言,讲给阳城延这个前朝军匠听?
很显然,都不能。
尤其是在曹参亲眼目睹少府官营粮米、刘盈修郑国渠,以及刘盈亲自出征平叛、先皇刘邦一辈子都在平叛等这一系列证明‘有为而治会更好’的事件,并对‘无为而治’的理念产生了动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