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封地建设的更好,这个受封土地的人,必然会发挥出自己所有的主观能动性,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封地建设到最好!
为了能长久具有这块土地的拥有权,这个领主甚至能接受‘非但不用朝堂给自己发俸禄,自己还要给朝堂上贡’的规定!
拿着俸禄的臣子,因为不具有土地拥有权,所以会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宁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犯错;
而得到土地拥有权的领主,明明没有俸禄,甚至还要给朝堂上贡,却能发挥自己所有的力量,只求自己的封土发展的更快、更好。
这样的反差,乍一眼看上去,或许会有些奇怪。
但实际上,这却是人性最为浅显,也最让人容易理解的一点:自己的东西,才值得投入百分百的精力;但别人的东西,只需要三成甚至两成,别弄的场面上太难看就可以。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个新兴政权想要对辽阔的领土实施有效之理,或是想让扩张所得的土地快速发展起来,分封制,无疑是最好的选项。
但分封制,却也是悬在每一个封建王朝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稍有不慎,这个发展利器,就会亲自敲响王朝的丧钟。
所以,对于分封制的讨论,自春秋初期出现至今,就从未曾停止。
——如果分封制好,那周王朝的覆灭怎么解释?
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以及周天子所经受的屈辱,又该作何解释?
可如果不好,那周王朝从最开始那巴掌大的地方,到后来富拥神州万里,又如何解释?
对于这个问题,始皇嬴政的答案,显然是‘吾不用也!’
但秦二世而亡的前车之鉴也证明:就算分封制应该废除,但短时间内,也还不是废除分封制的好时机。
所以在鼎立汉室之后,汉天子刘邦毫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