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需要一些辅助手段,比如和亲。
在当时,刘邦所选定的和亲人选,便是自己的长公主,如今的鲁元主:刘乐。
但不出所有人意料,对于刘邦要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去匈奴的计划,皇后吕雉,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愤怒!
也不出意外的,吕雉这边一怒,刘邦就偃旗息鼓,选了个宫女假扮宫女,就给匈奴人送去了。
至于刘乐,则是被吕后极具效率的嫁给了彼时的赵王张敖,以绝刘邦‘嫁女匈奴’的祸心······
或许听上去,或许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刘邦堂堂天子之贵,能在‘和亲’这种涉及国家大事的外交事件中,这么轻易的被吕后吓住?
原本被刘邦用作和亲所用的鲁元主刘乐,能因为吕雉一怒,就嫁给了赵王张敖,成为了王后?
实际上,在这整个事件中,有一个人,被当时的朝堂、世人,乃至于史学家所‘忽略’了。
韩王信于马邑献降,又在之后跟随匈奴人一起跑去了草原,那韩王信留下的代地,是由什么人接替防守位置的?
从后世太史公所写下的那句‘战殁代地,死王事’就不难发现:在汉匈平城战役后,接替因韩王信叛逃而出现空缺的代地防线的,正是那个为史学家极力忌讳的汉开国元勋:周吕令武侯,吕泽。
这么说来,这看似不合常理的一切,就都合理了起来。
——侄女儿要被嫁去匈奴,就算皇后吕雉答应,手握兵权、驻守边墙,又于开国元勋中威望甚高的吕泽,能答应?!
别忘了,就连刘邦易储的念头,那也是在吕泽战死之后,才逐渐出现在长安的!
吕泽死前,就算刘邦也已将‘我讨厌刘盈’这几个字写在了脸上,也从来没敢提‘易储’这二字!
和亲一事暂且作罢,但刘邦对张敖的恶意,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