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舞台的现如今,帝陵的建造之事,绝对称得上一句‘朝堂之首重,社稷之根基’!
但问题就在于:作为丞相,萧何绝对不能说出‘帝陵比农耕重要’这种话······
原因很简单。
——农为国本,是如今汉室,乃至过往千百年,为华夏大地所公认的普世价值。
而陵邑制度,算是刘汉社稷难得一见的‘新汤新药’。
虽然在朝堂之上,陵邑制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正确性,但也还暂时无法大肆宣扬。
原因很简单:陵邑制度的核心价值,便是‘关中为本,关东为末’。
可这话要是堂而皇之说出去,让关东百姓怎么想?
让关东那些个刘氏宗亲诸侯,尤其是那些正在叛乱,或即将叛乱的异姓诸侯怎么想?
简单来说,农为国本,这是整个天下公认的普世价值,绝对挑不出错。
而‘关中为国本’‘以陵邑之制强本弱末’,虽然正确,但只能私下里做,暂时还不能堂而皇之的挂在嘴边。
这样一来,作为开国第一侯,又是礼绝百僚的大汉第一相,萧何就务必保证: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符合‘农为国本,商为末’的普世价值。
至于‘陵邑用于强本弱末,于农耕同为国本’这种话,天子刘邦可以在没有百姓的地方,私下同臣子说一说。
身为太子储君的刘盈,也可以在自家母族亲眷、心腹党羽面前浅尝遏止,稍提一嘴‘父皇行强本弱末之策,以固国本’之类。
或许在数十年后,关东再无异姓诸侯之时,后世的刘汉天子,便可以大咧咧说出‘关中为国本’这种话。
但作为丞相,尤其是大汉第一任丞相,在关东尚有数家异姓诸侯的现如今,这个话,萧何是万万不能说的······
“家,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