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不管有没有他李瑕。
总之在这一刻,智慧的光芒十分耀眼。
「郭卿这是如何做到的?」
「并非臣做到的。」郭守敬却是让了一步,从身后的人群中拉出一个老农,道:「是乔老丈献的择种法。」
众人的目光便纷纷转向这老农,吓得他脖子一缩、退了一步,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
李瑕身材高大,气势威严,身后站的护卫又多,有些让人害怕。
郭守敬则长年修渠,擅长与农人打交道,弯着腰让视线与老农齐平,笑着说了几句。
「乔老丈莫怕,与陛下说说你家种地的秘诀。」
「不······不是草民的甚秘决······是郭相公的办法。」
郭守敬让这献秘诀的老农露过脸了,才与李瑕说起他是怎么伺候这片田的。
「乔老丈过去在宋荆湖南路沅江县种稻,他每年都会将稻穗饱满的种子收集起来,前年才逃难到关中,别的物件一个未带,随身只带了一袋稻种,也幸得入川之后有朝廷救济,才没将这稻种吃了。」
李瑕目光落在郭守敬手上,不由点点头,道:「乔老丈的稻种,比我们派人到江南收购的稻种还要饱满。」
说到这里,连那胆小畏缩的乔老丈也不由应了一句。
「草民种地······那真是一把好手。」
众人皆笑,赞他带来的是洞庭良种。
郭守敬又道:「去岁乔老丈得了田,将他从湖南带来的稻种与关中的稻种混在一起种,关中虽土壤不如湖南,但他家稻子却长得比别家都要好··....」
李瑕心头一动,想到原来这个时节的农人就已经有了杂交种植稻谷的理念雏形。
可惜的是,战祸横行的时代,若没有一个强大统一并且真正关心民生的朝廷将这些良法记录、推广开来,那么也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