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水浒新秩序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授田与均税

第一百三十七章 授田与均税(2 / 4)

接手了辽国巨量的皇产、寺产、罚没产和无主之地,徐泽将之全部转为官田,为授田创造了必要条件。

户部、农部之前就已经清查了现有人口和田地保有量,测算授田标准,制定相应计划,为授田提供了可操作的政策。

而各地共建会铺开并有序运转,才为田地真正分配到户提供了可能

大同政权一脉相承,授田同样是只授田面,田底是不可能分配的。

所以,徐泽并没有欺负这些迁徙的大族,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朝廷掌握在手中的官田数量巨大,徐泽却只放出了一部分。

人力有穷尽,农夫就算再勤劳,但能够耕种的田亩数终究有极限。

授给百姓的田地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了百姓能力所及,亩产就会急剧下降。

所以,即使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官田,徐泽也没没有全部放出。

随着大同王朝不断扩张,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并吞天下之势,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燕京地区和其他新收复之地。

朝廷的政策必须要考虑长远,提前为这部分人留足置产的田地。

实际上,即使不考虑开疆拓土,朝廷每年通过垦荒、绝户田和罚没田等手段,也能获得大量的官田。

总体上,授田和增加的官田是可以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状态的。

但随着王朝统治持续,各种行政问题会逐渐积累。

若是没有大魄力硬手腕的统治者推行改革,王朝的行政运转效率会逐渐下降。

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的官田也会随之逐渐减少,授田令绝不可能一直维持数百年。

这是必然的规律,徐泽也没报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只要尽量延长授田令的时间,保持一定时间段的动态平衡,直到大同王朝的技术革新迎来突破,并开启大航海就行。

暂时没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