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的过程中,秦明引入视野区域盯防,佐证判断,信息量就更大了。
一群读不进书的网瘾少年绝对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不是根据感觉打游戏,而是记下各种拦截的手段和掩护方式,做出千变万化的进攻拆解。
“教练,我做不到啊!”
rookie看着打印出来的厚厚的拆解手册,人都麻了。
“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
“不行。”rookie看到自己这么多工作量,绝望道:“以前没有这些,我们也打得不错。”
“你指的不错是季后赛倒在第三轮,被edg蹂躏?”
秦明强调道:“我不管你们以前什么样,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打得有创造性,有活力,直到达到我所要的高度。”
这句话撂下。
ig众人顿时迎来了惨无人道的高强度复盘特训。
凌晨的rank成了众人散心的环节,以前的他们打rank也没这么积极,可一想到每天5、6场的战术课,打打rank,轻轻松松不动脑子,好像比较解压。
至于酒吧。
秦明非常反感他的队员没事就去嗨皮一下,或许有了重要的成绩可以去放松,但周周放松可没这个玩法。
散漫的生活被打乱。
不适应的不止一人。
就像宁,他每天都挨训。
被说得最多的有三点,一,看到线上正常压制,打不出血线,就不知道做什么,没太多区域习惯;
二,刷野顺序过于套路,或许是转型才半年,搁这玩公式刷野,约训练赛的时候,常常吃闷亏,然后下一个刷新点继续吃亏,提前判断的准确率低效;
三,过于头铁,对卡视野不重视,不太清楚视野极限范围,导致会出现露出身位,行动目标泄露的情况。
说得直白点,对第一种战术框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