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拢文臣武将等是不是真的?我觉得,那些事情应该是真的,但是,它应该不是出自李世民的原创,而是李渊授意的。为什么这么说?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没有李渊在背后支持,李世民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哪里来的几百万私房钱去收买人心?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渊的老辣来了,眼看着天下大乱,他也想乘时而起,但是,他是一个谨慎的人,知道自己身份敏感,目标太大,不方便行动。怎么办?就让儿子李世民替他来办这些具体的事,替他联络英雄。等英雄的野心被激发起来,他再假装窝囊,非让英雄们再劝一番,才最终表态。这其实也是为了进一步统一人心,凝聚思想,跟“三让而后受之”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后来李世民通过政变做了皇帝,成了历史的胜利者,为了说明自己当皇帝的合理性,干脆篡改历史记录,把自己从执行者变成了主谋,又把老爸李渊刻画成了一个窝囊废而已。这个结论,最近一些年已经被历史研究者充分论证了。
二、晋阳起兵
经过李渊的老谋深算和李世民的努力协助,造反的班底算是搭建起来了。问题是,造反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弄不好就要身败名裂。李渊是个城府很深的人,既然决定造反,那就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确保万无一失。造反之前,李渊一共干了五件大事。
第一,召集儿女。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渊要是造反,最信赖的当然是自己的儿女。可是,当时他的几个大一点儿的儿女中,只有李世民在身边,其余长子李建成、三子李元吉和女婿柴绍都不在太原。怎么办?往回叫吧。这几个孩子接到父亲的书信,也都拼命往回赶。到六月,基本都到了太原。
第二,收买民心。就在大业十三年(617)五月,太原留守李渊忽然接到一封皇帝的敕书。里面写着:“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民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悉为兵,期岁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