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大隋兴衰四十年2·饥饿盛世 > 第四章 开皇之治

第四章 开皇之治(5 / 12)

政,在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国家既然已经建立了,就要考虑怎么治理。政权可以马上得之,但不能马上治之。要把国家治理好,就要学习前朝的经验教训。而前朝的经验教训全写在书里,所以说,要想治理国家,得先读书。

这当然是个好主意,问题是,鼓励大家读书,总得有书可读才行。而隋朝继承的是魏晋南北朝乱世的底子,根本就没什么书可读。隋朝建立的时候,把北周和北齐的藏书归拢到一起,才一万五千卷。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隋朝整个国家的藏书刚够杜甫一个人看,这怎么行!

牛弘说,不要紧,“礼失求诸野”。现在国家历经战乱,没有藏书,但是,贵族文化世代相传,私人手里藏书不少,可以从民间征集。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没有什么好处的话,谁愿意白白把手里的藏书交给国家?所以,牛弘在奏章中提议:要想从老百姓手里征集图书,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必须舍得花钱去买。要让老百姓觉得合算,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把书拿出来。

对于牛弘这个建议,隋文帝是什么反应?隋文帝的表现绝对称得上是英主。尽管当时国家刚刚建立,哪里都等着钱用,隋文帝还是慨然下诏说:“献书一卷,赉缣一匹。”任何人,只要进献一卷图书,就给他一匹缣。这一匹缣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当时国家的赋税分租、调两部分,其中,一个农民一年的调就是一匹缣,也就是说,只要你给国家贡献一卷书,你一年差不多二分之一的赋税就不用交了。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

更人性化的是,你把书献给国家后,国家并不是据为己有,而是组织人力去誊抄,抄完之后,你的原件还会完璧归赵。

有这样的好事,谁能不愿意呢?老百姓踊跃献书。就这样,经过隋文帝和牛弘君臣的努力,隋朝的藏书很快达到三万多卷,比原有的藏书规模整整大了一倍,这当然也就成了推行文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