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朝廷才放出风声,引来各方热议。
李昉总结:既然一直以来,历朝历代中枢各职务,正常情况下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么,对于任期制的质疑,其实没必要反驳什么。
李笠对儿子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开始问第三个问题。
他晃了晃手中的兑换券:“徐州的兑换券,如今信誉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发行量比当初翻了许多倍。”
“许多地方,尤其是两淮、河南的商贾云集之地,这张纸,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认可,可以当做钱来用。”
“因为有了众多钱庄、大商号的担保,有了众多豪商的认可,人们进行大宗货物交易的时候,兑换券用得很多。”
“薄薄的一叠纸,可抵万贯,大宗货物交易,交易双方不再需要动用车队运钱,直接将兑换券作为交易媒介,再方便不过。”
“所以,有人呼吁,朝廷发行纸币,限定在兑换券目前立足的区域流通,取代大量铜钱,省时省力,利国利民。”
“你觉得,这建议如何?”
李昉没有迟疑,直接回答:“这建议听起来不错,但不可行,所以,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话题。”
“如今不具备纸币发行的条件,恐怕接下来几十年,都不行,朝廷一旦发行纸币,一段时间后,必然超发。”
“一开始,超发的规模不大,但必然逐步提升,于是,纸币的信用瞬间崩盘。”
“兑换券花了十几年,才为纸质等价物建立起来的信用,可能一个月就会毁得干干净净。”
李笠问:“为什么?”
李昉回答:“因为钱总是不够用的,朝堂诸公,乃至皇帝,都无法抵御印纸当钱花的诱惑。”
“而他们一旦起了这个念头,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超发纸币。”
“好,好!!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