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但是大概的科目都已经划分了。
国学院修习共有五年时间,前两年时间,学习基础的知识,更为困难和深奥的语、数、道、吏、杂五科知识。
等到第三年的时候,也就是第四年和第五年,国学院之中增设政、民两科。
学生除了要修习语、数、道、吏、杂五科知识,还要再学两科的知识。
政科教授政务处理的办法,官员的经验和职责等等。
政科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学院的学子熟悉过程明白义务。
而民科,则是这七门学科之中最为重要的科目,具体讲的便是民生政事。
类似水利修建的技巧,和如何治理水患,或者是当灾害来临时的举措,以及军屯、民屯等等黄巾军如今施行的政策,都有重要的解析。
民科开设的目的,就是这些学生上任为官之后,能够更好履行责任,明白自己需要做一些什么,明白当发生一些紧急事情后,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而非是死读书,读死书,像某些士人只知道圣贤书之中的经义,却不知道为官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民科、政科的教材,都是选自原本各地官吏的治理经验,经过了阎忠和杨绩等人的筛选之后,整理成册的,在实践之中基本都是可行的办法。
这些经验原本只是传于那些人各自的家中,但是现在却被全部归纳在了一起。
家学变成了公学,这也是太平道如今和汉庭完全不一样地方。
汉庭,世家有着数百年,乃至千年的积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家学渊源。
但是这也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点,家学始终是家学,学问如果没有交流,注定是得不到充分的发展,闭门造车并不可取。
国学院的毕业生,相比于蒙学院、郡学院的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
他们不仅仅可以成为官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