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大概率是“死路”。
在有机光伏这样“门槛比较低”的科研领域中,选择发“大论文”的话,只有许秋一个团队在研究,而选择发“小论文”的话,就可以让整个研究领域数百个团队通力合作。
显然,在前者的情况下,整个领域发展的速度,大概率是要落后于后者的。
哪怕许秋天赋很高,且有系统这样的外挂,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抵得上整个领域的研究者。
这个现象,再往深处考虑,其实就是“选择大于努力”的体现,许秋为众人指明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向,就可以帮助其他研究者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在科研圈里,选择大于努力的现象,其实比现实中大多数的行业都要明显。
倒不是说努力不重要。
努力当然重要,就算有再好的点子,不去实践,也等于零。
只是努力其实挺廉价的,尤其对于国人来说,吃苦耐劳就是传统美德,人均肝帝嘛。
举个例子,科研圈里,张三天天加班,一周工作100+小时,李四只是正常的996,一周不加班,只工作72个小时,从两人的工作量上来讲,差距并不大,只有不到两倍的差距。
然而,张三选的方向一般般,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李四方向选的方向较为正确,成功率可以达到千分之一,这就会造成十倍的差距。
而最终的科研成果期望,可以简单的看做是“努力”和“选择”相乘。
也就是说,除非张三的努力程度是李四的十倍,他才有可能超过李四。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再努力,一天也只有24小时,一周也只有7天。
归根结底,造成科研圈里选择大于努力的根本原因,是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刚才还只是成功率万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的差别,如果是成功率十万分之一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