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非富勒烯基准体系的刮涂工作,你来写吗?”许秋问道。
“师兄你来吧,我蹭个共一就行。”韩嘉莹笑着说道:“可以给我分配些实验之类的。”
“共一……”许秋回应道:“行吧,那你负责和杨钦那边对接,这个工作类似于类似于半透明、三元体系的工作,不涉及到新材料的合成,因此需要凑数据,不然正文的图片数量就会有些少。”
想到这里,许秋补充道:“这个工作我们再加一个亮点吧,做一做器件稳定性测试,另外也可以进行光源测试,看一看刮涂和旋涂得到薄膜,它们的分子堆砌结构有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好的。”韩嘉莹点头回应。
许秋继续阅读文献,已经有人开始做基于itic的三元体系,是一个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小课题组。
他们用到的体系同样是itic和pcbm混合受体,然后将其与pce10共混,获得了8.27%的效率,最终发表在了acsami上。
至于为什么选pce10这种和itic光吸收接近的给体材料,而不选其他光吸收互补的给体材料,比如h22、h43、j2这类,对方的解释是:
“我们故意挑选了两种光吸收接近的材料pce10和itic,第三组分pcbm在可见光内的光吸收可以忽略,这样即可排除光吸收性能的改变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从而专注于探究第三组分的引入对有效层共混薄膜形貌的影响,以及这种形貌上的改变会如何改变器件性能。”
虽然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像是编出来的,但至少故事还是讲出来了,而且只是一篇acsami,水一点也正常。
如果这个理由放在类似am这样的一区顶刊文章中,大概率会被审稿人拉出来攻击一通。
其实,许秋大概能猜的出来,他们这个课题组估计是没有自己合成材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