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能够把一个小的领域做到极致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包括上个使用氟化钾的氟化反应,加入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是什么用处,许秋就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他使用。
至于这个反应用到的三乙胺,他大概倒是明白其功能,应该是提供碱性氛围。
稍微回忆了一番实验步骤,许秋开始实验。
首先,用用30毫升的乙酸酐和15毫升的三乙胺,配制反应用的混合溶剂,并接入一个氮气球,提供氮气保护氛围。
msds上显示,三乙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有毒,误吞咽会中毒,会烧伤皮肤,其蒸汽会强烈刺激眼皮及粘膜,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和爆炸危险,有强烈氨臭。
“又酸又臭的,为啥我想到了螺蛳粉……”
许秋吐槽了一句,然后果断用上了防毒面具,一个乙酸酐就已经够酸爽了,现在又来一个。
他可没兴趣亲自体验一下什么是“强烈氨臭”,犹记得高中化学实验的时候,有同学把氨水打翻了,然后那个味道弥漫了整个房间,学生都被紧急撤离了……
与之相比,微波炉焗榴莲、高压锅炖*,这种级别的生化武器,实在是太low了一些。
许秋也不清楚为啥高中化学的实验会用到氨水、浓硫酸这种危险试剂,他觉得随便搞点颜色变换,或是生成漂亮沉淀之类的反应,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不是挺好的嘛,干嘛非要玩这些酸酸碱碱的危险东西。
而且一些化学老师做实验比较生猛,因为某个特殊的年代,人才出现了断层,很多n线城市的老教师,并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就匆匆上岗。
他就听说有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验,然后把酒精灯弄翻了的,前桌同学眉毛都被烧掉了,好在没有毁容。
其实化学老师的问题,一般也不大,毕竟出现问题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