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湘潭之战一样,依靠着塔齐布,湘军反败为胜,士气再次高涨起来,曾国藩挥师直抵武昌。
这是湘军首次跨省出击。作为新式勇军的原型,湘军与团练不同,团练是一种最低级的军事组织形式,一般不脱离本乡本土,勇军却可以离家并且作为固定的机动部队使用。
与此同时,它又避免了官军兵制的缺陷。在近代设立警察之前,官军就是警察,不打仗,需负责维持地方秩序,打仗了才由各地临时抽调,由此所造成的问题,是匆匆赶来的兵跟临时指挥他们的将不熟悉,而这里来的兵跟那里来的兵互相之间也不认识,大家都是陌生人,不仅谈不上配合,还会争抢战功,甚至是败不相救。从鸦片战争到镇压太平天国,如此的恶性循环上演了不知多少轮。相比之下,湘军兵勇全都来自一个地方,彼此之间是乡谊故交,知根知底,越是在异乡作战,反而越能起到一种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般的作用。
此时的武昌久已为太平军所占据,防守上也相当严密,自抵达武昌城郊后,湘军即难以再前进一步。1854年10月10日,曾国藩召集水陆诸将商讨破城之策,罗泽南在会上提出了一个让他首肯的方案。
在湘军将领中,同为湘乡人且比曾国藩大三岁的罗泽南,一直有“第一苦命人”之称。他的命运不是一般的苦,而是太苦,不是一般的惨,而是太惨。
罗泽南幼年丧父,靠爷爷和母亲抚养长大。因生活所迫,十九岁便被迫出外设馆授徒,做私塾老师养家糊口,可是日子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坏,罗泽南要么不回家,回家后能听到的几乎全是各种各样的噩耗。
先是辛苦养育他的母亲和爷爷辞世,接着在三个月内,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又先后病亡。
有一年,湖南发生了罕见的旱灾,饿殍遍野,疾病流行。罗泽南在长沙参加完科举考试后,因为没有钱,只能徒步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