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 第八章 繁华靡丽皆成空

第八章 繁华靡丽皆成空(8 / 14)

在张氏列传短序文末,张岱自道家庄子借一意象,将之延伸至作传之艺术:“厉之人(麻风病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所幸,张岱继续说道:“岱之高曾祖考,幸而不为厉之人,而岱之传而不能酷肖吾高曾祖考,则夜半取火而视之,惟恐其似己,与惟恐其不似己,其心则一也。”

一千两百年前,陶渊明写诗描述喜获麟儿,也同样用了“厉之人”一语: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避居山林后,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诗作,张岱就不只是唱和了,而是借陶渊明之语说出新意,把害怕家人有缺陷转引成写作者对文不能成全的忧虑。因儿女家中失和,这些作品也是张岱的家训,他挂虑的不仅在不能忘本,也要在整个家几乎分崩离析时,还能以先人为榜样持家齐家。

世局如此,快园内亦是多事之秋,张岱知道从前尚称和乐的表面已现不祥之兆。张岱不吐不快,在写就三个叔叔与直系先人的传后,于《五异人传》前,特别插入一段“以授诸子”的话。“岱次世传以授诸子曰:‘余之先世在是也,余之后世亦在是也。’诸子不解。岱曰:‘先世之浑朴,勿视其他,止视其兄弟,太仆公事汉阳公如事父,文恭公手出二异母弟于澡盆,而视之如子。大父与芝如季祖,相顾如手足。而父叔辈,尚不失为平交。自此以下,而路人矣,而寇雠矣,风斯日下,而余家之家世,亦与俱下焉。’

“吾子孙能楷模先世,珍重孝友,则长世有基。若承此漫不知改,则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余之家世自此斩矣。故曰:‘余之先世在是,余之后世亦在是也。’”张岱其实是给自己重责大任:仅以一只秃笔,蜗居快园一角,凭借一人所思所感所忆力挽狂澜,使张家得以安然度过国家风雨飘摇,香火不绝。

张岱在《梦忆》那篇个人色彩强烈的序中,一开头就提及厄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