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是人类通讯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崇祯在紫禁城内,柳如是在北京大学。
柳如是在北京大学,根据宋应星的提示,操作无线电波装置,发送了:崇祯永盛,天下昌平。
在柳如是按下发送按钮的那一瞬间,紫禁城内的接收装置就有了反应。
没错,无线电波的速度,接近光速,以北京大学和紫禁城的距离来说,也就是一瞬间的事了。
而且中间没有什么阻挡,大大增加了成功率。
崇祯在王徵的辅助下,成功破解出柳如是发的。
一个小时后,柳如是回到紫禁城,和皇帝核对了发送的内容。
完全吻合!
在场的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无不热泪盈眶。
成功了!
这几年来,科学院投入了无数人力物力,无数科学精英深夜无眠,将精力和时间投入进去,就为制造出一个以前完全不存在的,如同神话里的“神物”一样的东西。
在这几年里,无线电波发射器,遭受了无数人的质疑。
甚至不乏科学院的大佬,他们也表示,无线电波发射器根本不可能存在。
科学院经历了一波三折,在无数人的质疑声中,一步步往前。
仅仅研制现在的电池,就花了1000个夜晚!
为了制造铅酸,甚至有好几个人受伤入院。
崇祯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实验终于成功。
大家都很开心。
但最兴奋的,大概就是崇祯自己。
没有人比他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当通讯技术的大门一旦打开后,世界将会变得更小。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皇帝亲自为科学院颁布的国家科学奖,并且表彰了参与无线电波的12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