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和背景,思索出属于自己的观念。
当然,《诗》在目前家族实力不差,基本能或多或少得到一些。
因为流传甚广的关系,没人将《诗》刻意珍藏,也成了启蒙的教学用品。
吕武所知道的是,历史悠久的家族一般会有属于本家族的“笔记”。
也就是祖先有什么感想,诸以文字记录。
现在没谁能想到这些“笔记”会成为一种学术,再创建出学派,成为其中的“核心思想”。
简单的说,“百家”其实就是春秋各家族某些人物的“日记”之类,好几代人进行完善,逐渐成为一个体系,再发展成为学派。
吕武并不知道那些。
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只是没有坚持每天都写而已。
写日记一般是记录当天发生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和感概。
懂得分类和归纳的人来操作,一本或几本著作不就诞生了嘛。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吕武写完,扭了扭有些酸的手腕,拿起来检查了一遍。
他除非是写公文,要不都是使用简体字。
这就不用有多余的担心。
现在流行的是“大篆”这种文字。
因此哪怕是吕武写的一些竹简弄丢或被窃取,压根就不用担心泄密什么玩意。
他的打算是将简体文字给弄成“家学”。
也就是除了本家族的嫡系男丁之外,外人看不懂。
允许的话,只交给继承人会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这样搞的教育成本会非常大。
不过,相对比起到的作用,成本什么的根本不必在乎。
吕武最喜欢干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