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如何写作科幻奇幻小说 > 2、激起好奇心

2、激起好奇心(3 / 6)

本设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没有打断叙述,直接说出那是在非洲的贩卖奴隶的时代。

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多罗。他认为泥土为墙的房屋很“舒适”,说明他对原始的陈设并未感到不适,而且他在“他的”村子里感觉就像回家一样。

而且,多罗在接近村子之前就知道了他的村民都不见了。他是怎么知道的?他可能发现没有人在田地里劳作,他可能注意到村庄里没有平时那些声音。但巴特勒没有写出具体的途径,因此还有着这样的可能:他不是靠常人的感觉了解这样的事情的。读者可能注意,也可能没注意到这些,但暗示已经给出了。

我们也知道了多罗对奴隶贩子的想法——他认为他们是贪婪的——但当多罗查看村庄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遍地的尸骨,残存的肢体,属于孩子的骨骸,却发现多罗对此似乎无动于衷,这令我们很惊讶。站在尸体旁,他没有猜想这个孩子的身份,没有一点悲伤,甚至没有愤怒地想到这些奴隶贩子灭绝人性地屠杀村民。他只是猜测剩下的人被带到了哪里,离此会有多远。他考虑时完全不带同情之心(不是“他想象他们看着所爱的人发出濒死的哀嚎,却身不由己地被拖走时的恐惧……”),而是非常实际的“他得赶多远的路?”。而他对这些村民的记忆也好像是一个人在回想他价值不菲但毫无感情的动物们:“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人”。“种子村”的意义开始清晰了:多罗是耕种者,而村民们则是他的作物。

接下来的两节告诉我们,多罗不是冷酷无情的——但也确认了他和其它人的关系的确非常奇特。

最后,他挪动脚步,离开了村庄的废墟,信步向前行去,不知道也不在意自己正走向何方。他的心中悲愤交加。他带着一种荣誉感保护着自己的所有。也许不是针对个人,而是群体。他们向他臣服效忠,而他则保护他们。但他失败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痛恨失败。他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