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皇上,皇上会怎么做这件事,朱慈烜以他对朱由检的了解。
他非常肯定,如果是朱由检在这儿就绝对不会就此终止这个案子,那样官府的威严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尽管犯人自己撞墙死的,跟官府没多大关系,可传到外边就会有人说,既然知道她是犯人,抓都抓了,为什么不给她戴枷?
朱由检极有可能在开堂审案那天搞个情景再现出来,就算人犯没了,也能勉强把事情糊弄过去,不至于让官府的威信受损。
这是个办法,但朱慈烜对这种用父皇思维想出来的解决方式并不满意,就算威信受损,他也想用自己记得思维处理这件事。
“把人拖出去埋了,不,送去仵作那验尸,确定没问题再埋了。”
朱慈烜下达了用自己的思维做出的决定,赵氏的尸体被衙役们抬了出去,朱慈烜也离开牢房,离开前他听得清楚牢头说道:“老子扣的饷钱你们几个龟儿给老子补。”
郑氏一案在淳化县的影响并不大,只在讼师圈里有点影响,本来讼师们都等着知县老爷要怎么审理这次的案件,可惜现在看不到。
讼师就是以后的律师,这种职业在明朝很盛行,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最恨欺压民众的贪官污吏,建立大明之后,讼师这种为民与官斗的职业进入到一个黄金时期。
明朝前中期大部分民告官的案件,都能打赢,讼师这个群体蓬勃发展,而作为讼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当地知县的办案风格。
他们早就把王尚德和下边一群官吏的办案套路摸清了,唯有朱慈烜他们还没摸透。
他们也没机会摸透了,郑家案结案的十天之后,吏部就发来一道信函,让朱慈烜回到京城听命。
看着手里的信函,朱慈烜若有所思,考验这么快就结束了?他仔细回想自己来到淳化之后的所作所为。
除了亲自下乡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