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赋,甚至可以不守格律,不合平仄,唯意象致胜。
如此言论本就极为逆反,何况又出自狄纬泰之口,当然在天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由此,便也拉开了博古楼与通今阁数十年不合的序幕。
其实,狄纬泰这番说法,也有他自己的私心,并非是作为一种认可的主张。
那是九族刚刚倾覆,他在五王的帮助下,卸去九族赠与的“一世龙门”这个在他看来极为屈辱的头衔,荣登博古楼楼主。
天下最难琢磨的,便是人心,最难管的人,便是读书人。
读书人自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心思都没有定数,不仅管不了,还有可能被一通说教,变得自己也和他们成了同一类人。
氏族之中,自有家法家规束缚。
军队之中,将领士卒,则靠军功换取的赏赐来笼络。
唯有这读书人,却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空守着一身莫名的清高,然后对这世间的一切都不满意……
狄纬泰如此大张旗鼓的提出“新诗,新词,新文”这“三新”的概念和说法,刚好迎合了当时西北地界读书人的心声。
他们被九族压制的太久,整日里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早就不胜其烦。
若能有新东西,自然他们的地位和重要性就能再提高一层,他们也可借此再在世人面前清高一把,并自得其乐的去追求那些新的,好有借口去痛斥那些旧的。
狄纬泰此言,犹如暗穴明光,霎时便得到无数拥戴,助其巩固了地位。
狄纬泰凭借博古楼在西北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大力提倡“三新”,收的弟子,鹿明明、常忆山等,都在他带领下,各树旗帜,使得逐步在西北地界,打到了波澜壮阔的地步。
常忆山更是在狄纬泰的收益下,编修撰写了《主张》。
第一便是明道。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