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名,则意味着觐见的时候宫廷常侍报来人身份时,只报官职不报名字,这本来隐含了一种“皇帝跟咱交情很熟,只说官名皇帝就知道是谁”的暗示。
关羽张飞李素跟刘备当然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不名刘备也知道是谁来了。但这个待遇也不该作为公爵的普遍待遇推广,不能保证未来每一个公爵都是跟皇帝熟到称兄道弟的。
所以,为了制度建设,即使李素和关羽等人这辈子注定可以拿到“不名不趋”,也要分开给。
……
商定完郡公册封的全部细节和待遇之后,下一个关注点就是李素这个郡公的封地究竟在哪儿。
按照常理,大部分公侯爵位都会尽量选择受封者本人的祖籍所在。
但考虑到李素名义上的故乡中山郡还没光复,而且刘备私下里也知道“伯雅早年在中山的出身不太好,也没什么亲戚”。
所以刘备一贯是想帮李素回避早年经历,哪怕当年刘备做不了主,也会尽量为李素斡旋他实际控制的辖区,给一个实封——比如当初刘备盘踞蜀中,给李素斡旋争取来的郫侯,其实就花了很多代价。
如今,益州已经治理多年,而且蜀地人口稠密、之前受战争的破坏也比较小,已经和平了八年了,人口增长恢复明显,成都平原就那么大平原面积和发展潜力,后续发展都只能往工商业上走了。
而且,天下统一进程推进到这一步,蜀地因为交通条件的不利,已经很难继续作为往关东、往东北方推进的后勤基地了。
毕竟从华夏大地的最西南角打回最东北角,蜀地除了提供军工武器和其他高附加值工业品之外,别的农牧产品和基础的林矿产品都没法外输,运输成本太大。
天下一统之后,刘备的朝廷越往东迁移,反而要防止蜀地出现一家独大的势力,避免割据的嫌疑。所以为了朝廷也好,为了保护李素、帮李素避嫌也好,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