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知行合一,设计一切水上开的东西都坚持这条原则,这条原则如果通不过,首先就从底层把设计推倒、从头再来。这就跟其他诸侯那些造船工匠造船只是为了满足甲方的外行需求、要水面以上部分看起来战斗力强大防御强大,有着本职的区别。
诸葛亮“毕业旅行”那一年的下半年,李素带他回荆南,去交州,诸葛亮这才接触到五牙战舰,乃至海里航行的大福船的设计。而已经被物理科学加持过的诸葛亮,当然是严谨而又一丝不苟地贯彻了李师教他的那些有用概念。
所以,李素的五牙战舰,五根拍杆和撞角装在什么位置、重心如何配置,那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其实已经比历史上隋朝到南宋的五牙战舰都更稳一些。
周瑜小觑五牙战舰的稳定性,以经验主义来揣度,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决战之前,李素把所有五牙战舰船侧的拍杆都拆了,拆下来之后还没扔,而是能装到船舱下层压舱就尽量压舱,不好搬运的就砍断了再压舱。
压舱的位置也不是随便选的,是严格摆放在诸葛亮造船前设计测定的重心浮心位置附近,确保压舱后船的整体重心依然不偏离中轴,而且还在水线以下,可以被浮压回正。
更重要的是,李素对压舱物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全部用长铁钉把带木头的压舱物跟船体钉在一起。如果是没法钉的压舱物,比如石头这些,也要确保把所在隔舱塞满、并且缝隙用稻草等填充物塞严实了,杜绝压舱物的晃动滚动。
毕竟作为一个有物理常识的人,李素很清楚车船重心设计得再好,真到了用的时候未必能保持住,这里面最大的变动因素就是车船里的货物在倾斜的时候会倾倒滚落。
压舱重货一旦滚起来,哪边倾斜后比较低、就滚到哪一边,只会加剧重心往倾斜的一侧转移,变本加厉愈发恶化,最后翻船。
后世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