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数暂时是我们三倍,也攻不到船上来的。
周瑜指望的,无非是大风吹翻了五牙战舰,但我们早有准备,把拍杆都卸了,还固定在底舱里作为压舱石,有什么好怕的?”
周泰听李素那么怂的人都显得那么淡定,丝毫不怕今天的大风,这才彻底恢复了士气,有条不紊地传达了指挥要求。
李素的状态,也给了身边所有人信心,所有人都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相信科学,不再迷信天威。
汉末的造船工匠们,对于如何确保船舶的稳定性,当然是做过一定的经验积累总结的,但李素可以说,只要没有被李素本人或者诸葛亮点拨过,其他人肯定是不懂如何用物理常识来计算船舶的“重心、浮心、稳心”这些概念的。
其实李素自己也不是很会算,但他见多识广,几年前教诸葛亮念书的时候,就知道教阿亮这些概念:
“物体整体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就是重心,船舶浮在水面上时受的全部浮力(水压力)的等效作用点就是浮心,如果船左右横向倾斜摇晃上下颠簸起来,浮心的轨迹平均下来就是稳心”。
重心要尽量压在水线以下,这样才有可能跟浮心稳心接近甚至重合,一旦侧倾后浮力也能把偏离中轴线的重心压回来。
船的重心如果在水面以上,斜了之后就很难靠浮力的左右压差自动回正,所以传统楼船太高就容易翻沉,因为被风浪吹斜靠自己的重量回不正。
诸葛亮毕竟早在凉州的时候就跟着李素发明水陆两用大篷车了,所以他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学习如何精确计算一个航行设计物的重心、浮心、稳心,确保三心尽量重合。
一开始的大篷车体积小,长度不过三丈多,就几层木板,很适合诸葛亮练手。关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大篷车上试手之后,诸葛亮发现“三心合一”这个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东西确实是最稳的,也就信心大增。